国内皮草面临困境 产业架构不合理

2013-03-04来源 : 互联网

导读:在2012年,因为受到原料、人工等成本上升的情况下,皮草价格比往年上涨了20%,在皮草价格上涨的大环境下,同样作为卖家的哥本哈根显得非常“淡定”。那么,有着百年传统的中国皮草,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大战“中占据一地呢?观看我国的皮草业,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产业结构不明确,我们仍然要继续建设品牌,重组结构。

市场对比:中国皮草面临成长中的烦恼

近几年中国皮草行业快速发展,各个环节都有所突破,无论是品牌国际化、信息化平台的建立还是皮毛动物养殖业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不断攀升的进出口数据,也体现出了目前我国皮草行业所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毛皮品质良莠不齐

近年来,国际毛皮鞣制、染色加工业迅速向我国转移,目前我国貂皮加工总量占世界的75%以上,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貂皮加工中心,最后制成的貂皮服装及饰品销往俄罗斯、日本、美国等。

据了解,我国每年产毛皮大约600万张左右,但由于养殖业不够规范,品种不太优良,养殖技术也不过关,因而毛皮质量较低劣。以蓝狐皮为例,芬兰狐皮售价为每张1000元左右,而国产蓝狐皮每张仅售200多元。“国产毛皮品质难以保证,良莠不齐,进口毛皮的密度大,保暖效果确实好。”河北衡水的大胜皮草服装出口公司徐先生说,“生产高品质的皮草服装,只能进口国外生皮。”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苏超英认为,我国皮草行业产业结构不太合理,处于产业链上游的毛皮,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说都无法满足最大貂皮加工大国的需求。

业内人士认为,导致我国貂皮只能以数量取胜的另一原因是由于产业格局分散,我国毛皮动物养殖多以个体户形式呈现,缺少必要的准入和监管机制,在这样的经营模式下,会使一部分小型养殖户因决策、资金投入、技术等方面的失误而退出。对于中、大型养殖户而言,也没有很好的抵抗风险的能力。

销售模式太传统:透明度差

据中国皮革协会名誉会长、毛皮专委会执行主席张淑华介绍,目前在生皮贸易方面,国际通用的是毛皮拍卖形式,而我国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毛皮生产、加工和消费大国,但毛皮贸易还很不规范。除规模较大的养殖企业有较稳定的客户、销售渠道外,大多数养殖户以坐等皮货商上门收购为主。这种贸易方式透明度很差,体现不出公平合理的商业本质,饲养场主难以了解优质皮张的特点致使质量为上的理念很难在生产者的心里扎根。

品牌缺失:导致降低利润空间

因发展历史及产品质量等因素,毛皮服装的一线品牌仍在国外。尽管国内的裘皮制造企业也在着力打造自主品牌,但更多的是一些地方性品牌,尚缺乏国际性品牌。河北来旺皮毛制品公司总经理刘建辉说:“我们周围很多皮草服装加工厂,都没有自主知名品牌,所接订单80%以上来自外商的贴牌加工。”这些企业均面临着“为他人做嫁衣”的尴尬,国内皮革加工生产在国际毛皮产业分工中处于中低端位置。

缺乏强大的品牌使得企业定价能力比较弱,只能扮演价格接受者而非价格制定者的角色,以利润很低的出口订单赚取有限的加工费。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率不断降低,产业利润空间遭受严重挤压,长期在低水平徘徊,无法自主开拓国内及国外市场,会严重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

品牌的建设体现皮草文化,按照现在的现象来说,我国应该加快对品牌的建设,打造品牌,加强国际的竞争力。设立市场信息和高新科技研究机构,通过对市场的了解,来重组结构,这也是重要的规划之一。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