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纺织纱线及织物市场频现低价抛货换取流动资金,2011年四季度,国内纺织市场总体景气度不高,多数产品价格呈下滑趋势。整个产业链经营气氛持续低迷,成交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因此造成纺织企业产销率难以提高,库存积压愈演愈烈,部分企业迫于资金压力,不得不低价抛货以争夺市场和换取流动资金。另外,由于当时临近年底,部分效益不好的企业开始限产、停产,做着提前放假的打算。
分析四季度纺织产品行情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出口订单大幅减少,造成大量外销产品转销国内,使得内销市场竞争加剧,*终酿成量价齐跌的熊市。部分以外销为主的纺织服装企业反映,去年以来外贸订单逐步减少,尤其是下半年订单量减少在50%以上,并且外商对产品质量要求更加挑剔,使得出口难度进一步加大。去年以来外贸接单的阻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经济复苏缓慢,对纺织品服装需求减弱。数据显示,2011年1~10月,美国从**进口棉制品数量同比下降12.27%,其中从中国进口棉制品数量同比下降17.56%,其他国家也有类似情况。
二是国外低价棉花及棉纱对国内纺织企业的冲击。目前国内棉花与**棉花价格存在着1000~2000元/吨的*大差距,加之印度、巴基斯坦的大量低价棉纱充斥市场,使得我国纺织企业的**竞争受挫。国家对棉花的托低价是把双刃剑,在保护棉农利益、稳定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大大削弱了我国纺织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是生产经营环节费用不断上升,纺织产品成本逐渐筑高,价格没有下调空间,使得原本就不足的订单更加**。
四是多年来国内大多数纺织服装企业仍是靠低成本的产品数量取得市场份额,一些附加值相对较高的有技术含量的产品,由于技术瓶颈制约而没有能力接单。长此以往,形成了目前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技术上不过关没法接单;低档次的产品,成本上承受不了没法接单的双重尴尬。
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外贸依存度较高的纺织服装行业深受其害,其结果是成交量明显萎缩,继而是成交价格不断下滑。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1月纱线出口量下降8%,针织、梭织服装的出口量也大幅下降11%。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保证所有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对情况属实,对该内容进行下架删除。[删除申请]
温馨提醒: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为规避加盟投资风险,3158招商加盟网建议您在投资前务必多考察、多了解,降低创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