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元宵节后返城的滚滚人流,以生于1980年代及其后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为中坚力量的用工市场,正迎来多重变奏。
***“新华视点”专栏精心设计问卷,联手国内*大的务工在线职业介绍服务平台工众网,于春节前后就中南、西南、华东、东北、华北和西北6大区域、18个省市的农民工的就业流向问题进行了专项调查,回收有效样本1217个。调查结果与“新华视点”记者在上海、江苏、安徽、河南、四川等地的一线访谈两相印证:就流向而言,农民工已由“单向度输出”转变为“多向度流动”;就范围而言,招工难正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城市蔓延;就持续性而言,区域性、结构性工荒已经常态化。
比表象更值得关注的是“新工荒”背后的信号:处于下降通道的企业利润无法满足农民工刚性增长的工资需求之间的矛盾、城市“新二元”结构阻碍农民工“融城”梦想实现之间的矛盾,导致眼下新生代农民工“高流动性”突出,“短工化”趋势明显。这与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中西部民工回流产生叠加效应,加剧工荒感。
记者调查发现,问题虽然多种多样,解决之道则不离其宗。“工荒或不工荒”,答案在于:“转型或不转型”。
新态势:“招工难”更广“用工荒”更长“短工化”更显
在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安徽省芜湖段入口处,*型广告牌上往年总是唱主角的招商广告,今年春节期间悄然变脸:“热烈欢迎务工人员回乡过年,百余工种万余岗位虚位以待!”
走在芜湖的街头,各式各样的招工标语、广告目不暇接,尽打亲情牌。有留守儿童口吻的“思恋版”:“老爸老妈,回家上班吧,我想你们”;有年迈父母视角的“央求版”:“儿子、女儿,到家门口上班,照顾我们二老”;还有“第三只眼睛看务工”的“奉劝版”:“比一比,算一算,还是回乡工作更合算”。当地**部门在春节前即多方打听、收集回乡过年的民工信息,印制成册,提供给企业,电话、甚至登门招人。尽管用心良苦,2月3日,当地人保部门早早为返乡农民工举行专场招聘会,但4800多个招聘岗位中,依然有过半岗位“空手而归”。
地处中部地区的芜湖的用工情况具有代表性。“春节过后,*要任务**是招商,而是招工。”芜湖经济开发区的工作人员说。
事实上,“招工难”正从以往的东南沿海向全国蔓延。地处浙江北部的德清县人力资源和社会**局局长吕海清说,他们去四川广元招工,对方回应:“来我们这里招工?我们正要把外出打工的人找回老家呢!”
在成都,**部门专门成立重大项目人才招募办,逐级下派招工指标,人才机构多招一个工人甚至能拿到1000元。
与以往不同,此轮“新工荒”的另一个特点是持续时间更长,区域性、结构性工荒已经常态化。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保证所有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对情况属实,对该内容进行下架删除。[删除申请]
温馨提醒: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为规避加盟投资风险,3158招商加盟网建议您在投资前务必多考察、多了解,降低创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