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难,招到好商更难,当前中小企业在渠道拓展中的*大问题就是招商,企业要么招不到合适的或有实力的经销商,要么招来的经销商忠诚度和分销力量都十分有限,导致终端产品动销乏力,有些企业甚至在市场摸索了三、五年,依然未能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
看问题不能凭表象,透过本质我们发现,通常企业渠道招商难的问题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产品策略设计问题、渠道设计问题和销售队伍拓展能力问题。这是一个连锁循环问题:产品缺乏亮点就无法吸引经销商,经销商缺乏实力就影响分销密度,终端分布密度不够,就导致产品的市场能见度低,市场能见度低,就会影响*终销售。
1、产品策略设计愚钝:产品策略设计**就是说企业的产品在上市之前必须把产品的策划得如同尖刀一样尖锐,也就是说,产品本身要具备暗示产品质量优劣的差异性区隔概念,在顾客接触产品的瞬间,这个概念立刻能令他与同类产品相比较,*终采取排他性购买决策,也就是我说的,产品一定要具备“在终端货架上瞬间**顾客犹豫的力量”,而不具备尖刀策略的产品,其对经销商的吸引力也大大降低。
2、市场位置设计错误:市场位置选择是指企业的产品同时具备可以在两种以上的市场里销售的时候,企业未能准确将产品放置在*适合的市场里销售,*终导致渠道数量的减少和渠道质量降低,从而影响终端销售。
3、销售队伍能力薄弱:销售队伍薄弱是指企业专为招商而成立的销售队伍在客户拓展、经销商谈判上的能力较低,无法产生较强的签约能力。具体主要表现在经验缺乏、底气不足、沟通障碍和受欢迎程度低等,核心来说,就是招商技巧严重缺乏。
我所例举的三大问题,**基于企业徒手营销作战层面来说的,所谓徒手营销是指企业排除其它营销装备如广告传播费用等,纯粹靠自身产品力和队伍营销力来进行市场营销努力的行为。当然,如果企业不缺*,也喜欢投入广告,那么,加上自身徒手营销的能力就更能**渠道招商的成功了。
以上三大难题不解决,企业的渠道建设就会受影响。
如何才能快速完成企业产品的全国市场招商?下面我来谈谈三个难题的解决之道。
将盾牌产品改造成尖刀产品
目前大部分企业的产品,都已经具备了品牌名称和包装设计,但因为还不具备能暗示质量好坏的区隔概念,所以属于盾牌产品,也就是说产品本身缺乏尖锐的策略,普普通通看不到任何吸引人的特点,甚至,有些顾客根本视而不见,仿佛产品与顾客之间,存在一道无形的墙。这样的产品,如果没有*大的广告传播,是根本无人问津的。而有些盾牌产品,即便投入*资进行广告拉动,但*终也是收效甚微。
要改变这一局面,就必须为自己的产品创造一个有力的质量区隔概念,以破除顾客选择产品时以品牌知名度的大小来评判产品质量的传统习惯,因为人类大脑的思维是事物归类进行判断和选择的,当企业推出新产品时,顾客自然也会把这新产品自动归类为行业中现有的竞品相同的一类,如果行业中有强势品牌,你就会吃亏,因为如果你没有特色,顾客就没必要选你也不敢选你,如果你的产品有知名品牌所不具备的优势,而且你能提供足够的证据,那么,无论对方品牌有多强势,顾客依然会选择你。
将产品放入更**的市场里销售
一个产品想在渠道招商上获得成功,除了产品上要设计成尖刀策略外,企业更应该关注的是,我们的产品究竟该放置于哪个市场类别里销售更能获得成功?因为不同的市场会有不同的渠道,不同的渠道有不同的经销商,不同的经销商自然也会有不同的终端分销资源,当然也会产生不同的市场表现。
这种市场类别置换的选择等同于市场定位,不同的是,市场定位是在已经成型的市场里选择一个更细分的位置,而双剑的市场类别创造,**可以抛开现有的市场,专门为企业的产品设置一个全新的独有市场,并成为这个市场里的第一。
当同一个产品具备了在不同的市场里销售的功能时,企业可以考虑转换市场,如果多个类别市场都不能快速让产品销售成功,则要考虑创造一个新的市场,检测是不是有作为的新市场标准,要看产品放在市场里之后是不是成为第一?如果是,那就正确,如果不是则依然需要进一步考证其如此做法的可行性和成功率。
检验自己的产品是不是在***的市场里卖,有几个指标可以对照:
1、在自己选中的市场里,自己的竞争实力是不是提高了?
2、被选中的市场,其市场容量是不是比原来更大了?
3、在这个市场里,是不是更容易找到有实力的经销商?
4、在这个市场,产品的销售终端是不是可以增加更多?
5、在这个市场里,适合本产品的消费者是不是更多?价格不敏感,购买也更踊跃?
6、以及其它可以对比分析的项目,核心要素是,必须比原来的市场能看到更多希望。
将招商队伍的能力模式化
企业老板和营销老总们有一个共同的烦恼,那就是,自己拥有的搞定客户的能力和队伍中的个别优秀销售人员的销售能力,无法复制到自己的销售队伍中,无论你投入多少费用和精力,给销售队伍提供了多少培训机会,大部分销售人员依然无法顺利完成招商或产品销售任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培训方向和方法错误。
大部分企业培训销售人员的主要做法就是,让销售人员对企业的产品介绍滚瓜烂熟,其次是激励式培训,什么自信啦,销售自己啦等等,再者就是聘请一些所谓的销售培训师来讲解他的成功经验和技巧传授,我们的销售人员就拿着资料和样品深入市场了,毫无疑问,这样下去的销售人员其招商成功率肯定非常低。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一是编辑正确的沟通术语(理性规范:个人、企业、产品、和答疑;感性应对:幽默、兴趣、共鸣和好感),二是设计*具有销售力的行为(礼节、道具、拜访顺序和突发处理等),三是通过残酷的淘汰制进行强化式训练(训练前两种技能)。
而技巧类的训练主要是两个方面,即寻找经销商和获取他们联系方法的技巧和辨别经销商综合实力的方法等。
正确的话术是指*快捷*有效同时*能令客户产生愉悦的沟通语言设计,如幽默的个人姓名典故设计和个人身份介绍设计。无论销售还是其它,沟通中*能被对方接受的不是你对产品的熟悉和对企业的忠诚以及死缠烂打的干劲,而是触发客户的快乐神经,而幽默的话语*能令客户对你产生好感。这样的话术编辑,企业的营销老总是不具备这个能力的,因为他们只有经验,不具备专题性探索、专业性编辑和创造性撰写的能力。
其次是拜访客户的技巧,譬如一个人拜访一个客户?还是两个人一起拜访?或者三人一组轮流拜访一个客户?拜访时以什么身份?为什么?每一次该亮什么身份?说什么话,什么时间该什么人去拜访?第一次拜访和第二第三次拜访时又该如何沟通等等,这些不是一个营销总监所能具备的能力,也绝对不是哪个有经验的销售高手所能具备的智慧,这是需要依靠专业策划公司的力量进行量身定制的。如果能掌握这个技能,那么企业的营销队伍,就能形成一个人顶三个人的能力,也就是说,就能释放三倍的销售力。
掌握了前两者技巧,接下来是如何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掌握的训练了。传统的销售培训都是老师在台上讲课,销售人员在台下听,听的时候热血滚滚,走出课室空空荡荡,没几天就忘记得干干净净了。
残酷的淘汰制训练,是将经过市场调查后进行“剔除、纠正和增加”等工程编辑出来的,能有效促进顾客快速接受的专业话术和行为动作,进行一轮一轮的训练,也就是说,销售人员两人一组,进行模拟对练,而且全部要背诵得滚瓜烂熟之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行为矫正和道具制作。这样的训练至少需要持续1个月,正常的淘汰率为50%,有时更低。但一旦胜出,无论他是刚出校门的新手,还是颇有经验的老销售人员,其销售成交的能力至少提升10倍。
我经常对企业老板和营销老总说,我可以在不让你增加任何营销传播投入的情况下,光靠徒手的力量就能让你的产品销量翻一番,虽然很多客户未必会相信,但真理有时候就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如果你招商培训有了如此严谨专业的输出模式,你的招商队伍就具有了10倍的超强能力,请问,还有什么样的客户找不到?什么样的客户搞不定?什么样的产品销售不出去?
很多企业一味的迷信广告,企业的招商信息明明已经在很多的专业报刊和招商网站上发布,电话信息反馈也还可以,但就是签约率很低,有些企业甚至连续多年一直在不断的招商,却始终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全国性销售网络,归根结底,就是企业徒手营销的能力太弱,而徒手营销能力弱,即便你投入再多的广告费,也不无法帮你快速突破渠道障碍。
不要再叹息自己的产品找不到优秀的经销商,也不要认为自己的广告投入太少,还是先回过头来检验一下自己:我的产品具备了尖刀产品策略吗?我的产品市场位置选择正确吗?我的销售队伍具有10倍的超强招商能力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你该请人为自己的企业动手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