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上一年,服装行业遭遇了多重寒流的侵袭,服装出口欧美业绩下滑、原材料和人工成本持续上涨,很多商家都大呼服装业的寒冬挥之不去。面对如此恶劣的外部环境,很多服装企业收拾心情,通过一系列措施积极探寻出路,提高自动化水平提升生产效率,以至于可以突出重围。
寒冬难熬 去年是最艰难的一年
中国服装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服装出口数量已连续13个月负增长。去年1至9月,我国14328家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的增幅从年初的13%降至10%左右,低于近两年来的平均水平,利润率也从年初的6%降至5.09%。目前亏损企业在规模以上企业中已达16.32%,平均亏损额同比增长47.75%。
行业内忧外患不断
欧美市场是我国服装纺织行业出口最主要的市场,而随着欧债危机的蔓延,欧美去年对于服装纺织品的需求出现了明显的下滑。2012年前三季度,美国、欧盟、日本从全球进口服装纺织品的增速分别为-1.11%、-8.05%和0.99%。三大重点市场对全球纺织品服装的需求均快速下滑,欧盟、美国对全球纺织品服装的需求甚至出现萎缩。
以服装最主要的原料棉花为例,2012年以来,国内棉花价格始终高于国际市场,且价差不断拉大。截至去年8月中旬,国内棉价比国际市场每吨已高出5000多元,价差较年初扩大67%,造成我国棉纺产业链竞争力严重下降,企业效益恶化。人工成本更是逐年上升。曾天仁告诉记者,去年比前年人工成本上涨15%左右。现在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加上食宿、社保等,企业每月花费要3500元左右。此外,越南等东盟国家也开始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来争夺中国服装纺织出口市场。这成为国内企业最为担心的事情。
企业各显高招求生
面对近20年来最为艰难的环境,茂荣集团通过一系列措施来维系着这个1000多员工的公司。据曾天仁介绍,一方面,通过添置先进的设备代替人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2007年开始,茂荣集团就开始陆续购入1000台先进的电脑织机,取代手工劳作。一台电脑织机的工作量是一台传统人手摇机的2.5倍,一个人可以操作8到10台电脑织机,每个人每小时的效率提高了20倍。月生产能力从40万件提高到150万件,员工数反而从3500人减少到1500人,还提升了产品档次。
另一方面,加大研发,开发新产品,吸引顾客。正是因为产品图案和款式新颖,其他厂商做不出来,提升了对顾客的议价能力,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此外,通过树立品牌转内销。前年开始,公司开始发力国内市场,通过加盟店的方式在国内推出“WK”品牌。“我们投入很大,在深圳购买写字楼成立专注内销品牌的公司,还引进意大利的国际设计师,用高端的产品打开中端的市场。”曾天仁表示。
而睿懿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小斌则通过电子商务找到了生机。2009年,郭小斌从服装加工厂尝试进入电子商务,推出“恬心女孩”品牌,在电子商务市场摸爬滚打2年后,电子商务业务在前年步上正轨,“恬心女孩”已成为淘宝的知名品牌,预计去年将会有3000万的销售收入,1000万的利润。公司一方面通过阿里巴巴进行批发;另一方面,通过淘宝店来进行销售,明年公司还计划推出天猫旗舰店。
2013年仍难言乐观
据海关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1至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为230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08%,虽仍低于全国货物出口增速(7.3%)5.22个百分点,但较1至10月出口增速增加了0.08个百分点。而在生意社服装纺织分析师李丹华看来,去年9、10月份的反弹主要是季节性因素。一般来说年底几个月,不少外贸企业接到欧美订单尤其是圣诞节订单有所增多,而今年形势依旧难言乐观。
陈耀华认为,目前外需短期内很难好转,而转内销又需要长期的积累,电子商务成本也很高。服装纺织行业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冬天。 “中国服装行业面临严峻的形势:外需不振,内需趋缓,效益下滑已是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短期内不可能有根本好转。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经过近30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正在进入重要的调整转型期。
服装业面对日益严峻的业绩滑落情况,各企业要谋求发展,还是从自身的创新和改革做起,通过一些列适合自身发展的营销策略探寻出路,提高自动化水平提升生产效率,这样才有利于行业的良好发展,虽然专家认为2013年的态势发展不是很良好,但是小编相信也不是说穷途末路,只有开动思维,一定能打败这场战役的。